国医大师:从痰、湿、瘀、虚、心火论治神经性耳鸣耳聋

发布日期:2025-03-07 17:42    点击次数:120

图片

国医大师干祖望:从痰、湿、瘀、虚、心火论治神经性耳鸣耳聋

  现将其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经验总结如下,以飨同仁。内耳听毛细胞、血管纹、螺旋神经节、听神经或听觉中枢的器质性病变

图片

经》与《阴阳十一脉灸经》,以及《内经》。

1、湿浊蒙蔽清窍案

图片

升麻3g,柴胡3g,青皮6g,桔梗6g,甘草3g。7剂,每日1剂,水煎服。

1992年7月21日三诊:服上方7剂后木然无反应,能闻到声音,但内容难以辨别。察其鼓膜同上诊,耳咽管通而不畅,舌薄苔,脉平。继进21剂。再服上方21剂后,鸣声仍然高亢,外来噪音能接受,睡眠已好些,舌薄苔,脉平偏细。试扶正尚无确效,唯外来噪声未能全部接受,则不妨佐以清心。

处方:熟地黄10g,山药10g,牡丹皮6g,茯苓10g,泽泻6g,白茅根10g,连翘6g,竹叶10g,当归10g,覆盆子10g。7剂,每日1剂,水煎服。

按:本例患者当属混合性聋,前四诊服药35剂,均以三拗汤加

图片

不补,因之取用清心药来中和其补益的副作用,清心者,心寄窍于耳也。

2、痰湿内困上蒙清窍案

图片

作,唯治一聋矣。考常规手法,必用益肾,但欲知耳为宗脉所聚之处,宗气一充,更有复聪希望,拟从益气启聪。

处方:升麻3g,葛根6g,白术6g,太子参10g,茯苓10g,山

图片

湿浊邪为患,三诊中均用石菖蒲开窍启聪。二、三诊拟补之法,干氏从益气之法者,以病因于痰湿,湿邪伤脾,而脾虚生湿,实乃脾虚不足为病之本,并非开窍聪耳唯益肾一种方法。

3、痰浊蒙蔽清窍失利案

图片

菖蒲、防己、路路通、蝉蜕开窍,通耳止鸣;升麻升清,引药直达病所。

4、浊阴上蒙清窍失利案

图片

内伤而致脾胃受损,则升清降浊功能紊乱。清阳不升,必然浊阴不降而上僭,蒙蔽清空之窍。若耳窍被蒙,即耳鸣、听减。本案

图片

马兜铃宣通肺经之耳中结穴茏葱;丹参、茺蔚子养血活血。全方共奏升清化浊,养血通窍之功,使阴霾消散,气血调和,鸣聋自愈。

5、心血亏损耳窍失养案

图片

晨起有舌麻,心慌,舌少苔,质稍红,脉细。干氏取养血宁心之法,以舌质示意,应当旁顾心阴。

处方:熟地黄10g,莲子(杵)10g,当归10g,柏子仁10g,麦冬10g,白芍10g,山药10g,太子参10g,自加桂圆肉5个,五味子10g。仍进20剂。

1987年3月18日三诊:诸症消失,已获全效,为巩固疗效,再进20剂。

按:干氏认为,心血亏虚可导致耳鸣耳聋,特点为:耳鸣时轻时

图片

则精血生;五味子、麦冬、太子参益气养阴以补心;柏子仁、桂圆肉养血安神以宁心。

6、气血亏虚瘀阻耳窍案

图片

是气血亏虚为主,兼血瘀耳窍。故治以益气养血,化瘀通窍。用四物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。方中当归、熟地黄、白芍、大枣养血;丹参、红花、桃仁、益母草活血化瘀;路路通通络;石菖蒲通窍开闭。二诊时药已奏效,去益母草而加党参健脾益气。

7、气滞血瘀耳窍失利案

陈某,女,时年59岁。双侧耳鸣,左重右轻,已半年余。服滋

图片

赤芍、红花、泽兰活血化瘀;乳香、没药、乌药行气活血。黑芝麻、胡桃肉滋补肾元。

8、心火上扰清窍失利案

图片

3g,知母、柏子仁、益母草、地骨皮、牡丹皮、丹参、桑椹子各10g,朱灯心3扎。

8月9日三诊:上月处方进服未辍,耳鸣改善,脑鸣消失,掌心

图片

不交,故加黄柏、知母滋肾降火;菊花清肝,止头痛与脑鸣。

9、心肾不交耳窍失利案

图片

熟地黄、麦冬、菟丝子、覆盆子补肾滋阴;黄连、木通、灯心清心降火;丹参、酸枣仁、茯神养心安神。全方合用,共奏滋阴补肾,清心降火之功。

提示:文中处方,请在专业中医指导下使用。

方中药味具体分析

升麻

【性味】甘辛微苦,凉。

【归经】入肺、脾、胃经。

【功能主治】升阳,发表,透疹,解毒。治时气疫疠,头痛寒热,喉痛,口疮,斑疹不透;中气下陷,久泻久痢,脱肛,妇女崩、带,子宫下坠;痈肿疮毒。

柴胡

【性味】苦,凉。

【归经】入肝、胆经。

【功能主治】和解表里,疏肝,升阳。治寒热往来,胸满胁痛,口苦耳聋,头痛目眩,疟疾,下利脱肛,月经不调,子宫下垂。

石菖蒲

【性味】辛,微温,

【归经】入口、肝、脾经。

【功能主治】开窍,豁痰,理气,活血,散风,去湿。治癫痫,痰厥,热病神昏,健忘,气闭耳聋,心胸烦闷,胃痛,腹痛,风寒湿痹,痈疽肿毒,跌打损伤。

苏子

【性味与归经】辛,温。入肺经。

【功效】降气消痰定喘,滑肠。

天竺黄

【性味】甘,寒。

【归经】归心、肝经。

【功能主治】清热豁痰,凉心定惊。用于热病神昏,中风痰迷,小儿痰热惊痫、抽搐、夜啼。

麻黄

【性味】辛苦,温。

【归经】入肺、膀胱经。

【功能主治】发汗,平喘,利水。治伤寒表实,发热恶寒无汗、头痛鼻塞、骨节疼痛;咳嗽气喘;风水浮肿,小便不利;风邪顽痹,皮肤不仁,风疹瘙痒。

杏仁

【性味】苦,温,有毒。

【归经】入肺、大肠经。

【功能主治】祛痰止咳,平喘,润肠。治外感咳嗽,喘满,喉痹,肠燥便秘。

路路通

【性味】苦,平。

【归经】归肝、肾经。

【功能主治】祛风活络,利水通经。用于关节痹痛,麻木拘挛,水肿胀满,乳少经闭。

防己

【性味】苦,寒。

【归经】归膀胱、肺经。

【功能主治】利水消肿,祛风止痛。用于水肿脚气,小便不利,湿疹疮毒,风湿痹痛;高血压。

甘草

【性味】甘,平。

【归经】入脾、胃、肺经。

【功能主治】和中缓急,润肺,解毒,调和诸药。炙用,治脾胃虚弱,食少,腹痛便溏,劳倦发热,肺痿咳嗽,心悸,惊痫;生用,治咽喉肿痛,消化性溃疡,痈疽疮疡,解药毒及食物中毒。

熟地黄

【性味】甘,微温。

【归经】入肝、肾经。

【功能主治】滋阴,补血。治阴虚血少,腰膝痿弱,劳嗽骨蒸,遗精,崩漏,月经不调,消渴,溲数,耳聋,目昏。

山药

【性味】甘,平。

【归经】归脾、肺、肾经。

【功能主治】补脾养胃,生津益肺,补肾涩精。用于脾虚食少,久泻不止,肺虚喘咳,肾虚遗精,带下,尿频,虚热消渴。麸炒山药补脾健胃。用于脾虚食少,泄泻便溏,白带过多。

牡丹皮

【性味】辛苦,凉。

【归经】入心、肝、肾经。

【功能主治】清热,凉血,和血,消瘀。治热入血分,发斑,惊痫,吐、衄、便血,骨蒸劳热,经闭,症瘕,痈疡,扑损。

茯苓

【性味】甘淡,平。

【归经】入心、脾、肺经。

【功能主治】渗湿利水,益脾和胃,宁心安神。治小便不利,水肿胀满,痰饮咳逆,呕哕,泄泻,遗精,淋浊,惊悸,健忘。

泽泻

【性味】甘,寒。

【归经】入肾、膀胱经。

【功能主治】利水,渗湿,泄热。治小便不利,水肿胀满,呕吐,泻痢,痰饮,脚气,淋病,尿血。

白茅根

【性味】甘,寒。

【归经】归肺、胃、膀胱经。

【功能主治】凉血止血,清热利尿。用于血热吐血,衄血,尿血,热病烦渴,黄疸,水肿,热淋涩痛;急性肾炎水肿。

连翘

【性味】苦,凉。

【归经】入心、肝、胆经。

【功能主治】清热,解毒,散结,消肿。治温热,丹毒,斑疹,痈疡肿毒,瘰疬,小便淋闭。

竹叶

【性味】甘淡,寒。

【归经】入心、肺、胆、胃经。

【功能主治】清热除烦,生津利尿。治热病烦渴,小儿惊痫,咳逆吐衄,面赤,小便短亦,口糜舌疮。

当归

【性味】甘辛,温。

【归经】入心、肝、脾经。

【功能主治】补血和血,调经止痛,润燥滑肠。治月经不调,经闭腹痛,症瘕结聚,崩漏;血虚头痛,眩晕,痿痹;肠燥便难,赤痢后重;痈疽疮窃,跌扑损伤。

覆盆子

【性味】甘、酸,温。

【归经】归肾、膀胱经。

【功能主治】益肾,固精,缩尿。用于肾虚遗尿,小便频数,阳痿早泄,遗精滑精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